生命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24级眼视光学专业科技小组首次“头脑风暴”交流会圆满举办
基于2024级《眼视光学导论》课程教学实践,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在眼视光学领域的深入探索,探讨眼视光学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和实际应用,经任课教师王淮庆的积极倡导,2025年3月10日,生命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24级眼视光学专业科技小组于敏行楼109教室举行首次“头脑风暴”交流会。本次交流会以“凝聚创新思维,共绘眼视光未来”为主题,国家一级验光技师顾海东、眼视光学系主任王淮庆以及全体2024级眼视光学专业同学参加。
会前预热阶段,行业专家顾海东老师应邀开讲。作为在行业拥有超过三十年丰富经验的资深专家,顾海东老师以“坚守与创新——眼视光技术的时代之变”为主题,梳理了我国验光配镜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数字化技术对本行业的深远影响。他特别指出:“技术虽为工具,但人文关怀始终是我们服务的核心所在。年轻一代的学者不仅应深入研究科技,更应心系患者,以专业和温情守护每一双眼睛。”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察,并为后续的交流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学科前沿,激发创新活力
会议正式开始,主持人陈阳简要介绍了交流会的背景与目标。随后,由该年级学生组建的六个科技兴趣小组依次登台,围绕眼视光学技术创新、未来眼健康守护、AI赋能眼视光行业发展等方向展开汇报。
“寒假‘视’界探秘”小组汇报人马琳通过青少年视力问题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分析,建议采取社区科普行动增强公众对眼部保护的意识。
“从课堂到医院:验光配镜技术实践探索之旅”小组汇报人牛雨祺结合校企合作案例,阐述了验光配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着重强调了标准化操作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
“如何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小组汇报人黄梓文分析校园视力筛查数据,提出建立动态监测系统的建议,并呼吁家校联动普及科学用眼习惯的知识。
“从眼镜实践起航,奔赴眼视光大创新征程”小组汇报人高新惠以眼镜设计与材料优化为切入点,探讨了轻量化、智能化眼镜产品的研发方向。
“智启视光新程:AI赋能眼视光教育的探索与展望”小组汇报人袁泉展示了AI技术在视光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如虚拟验光模拟系统与个性化学习平台开发。
“从模糊到清晰:科技助力弱视力”小组汇报人陈阳提出通过智能辅具与大数据分析,为弱视力群体提供精准康复方案。
会议最后,指导老师王淮庆在总结发言中强调:“科技小组应当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深入推动校企合作,努力将初步的构想逐步转化为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的落地项目。”他期望科技小组能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王淮庆老师也指出各小组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他鼓励同学们持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突破。
以创新之名,共同探索浩瀚星海
本次“头脑风暴”交流不仅为眼视光学领域的学子们构筑了一个展示才华与交流思想的舞台,更借助行业专家的经验分享与多角度的思维碰撞,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展望未来,科技小组将持续关注行业核心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眼健康事业注入年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