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返家乡故事:仙姑村的旅游新风貌

寒假一到,我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踏上了归途,回到了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仙姑村。车窗外,田野和村庄轮廓渐渐清晰,心中的那份激动与期待如潮水般涌来。而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既惊喜又感慨万千——仙姑村,这个曾经宁静朴素的小村庄,如今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着每一位游子和游客。

走在村后的竹林小道上,道路两侧绿化工程恰到好处,既不杂乱也未过分修饰,保留了乡村野趣。小广场上立有双语旅游标识和便民健身设施,凉亭附近人性化地设计了矮凳和象棋桌,三三两两的老人家拄着拐杖晒太阳,旁边游客驻足观棋。村里老人过去盼一年子女回家团圆,脸上不见几分笑颜,现在年轻人带着孩子来旅游玩乐,热闹氛围也可解空巢苦。其实几年前,我听说仙姑村要开发旅游业的时候,还在隐忧络绎游客会打扰老人家的清静,现在看来热闹的客潮为这个乡村增添了许多生机。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村里的老人们不仅找到了新的乐趣和活力,还成为人文旅游的主角。他们自发组织起文艺演出队,每逢节假日或旅游旺季,便会在村中心的小广场上为游客和村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表演。从传统的舞龙、乐器演出到现代的歌唱、舞蹈,每一个节目都为他们的养老生活添光增彩。

今年返乡,我观看了他们的演出。老人们身着红火的表演服装,手执精美的道具,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神情专注,神采飞扬。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的风采,看到了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不仅仅是皱纹,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这是旅游业造福的个体表现,也是具象化的乡村振兴成果。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给仙姑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许多中年人选择回乡创业,开设农家乐、民宿,或是销售土特产盐水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在家乡也能实现个人价值,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单亲母亲龚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员,离婚后,她在大城市打拼倍感压力,忧心孩子们升学的经济压力,也挂念独守农村的年迈父母。她经过对客流量的考察和对农家乐市场的评估后,放弃了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开了一家以当地特色菜肴为主的农家乐。她说:“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不仅要看风光风景,还要看人,钱包有没有鼓,脸上有没有笑,我觉得这是真正的评价标准。”

旅游业不仅让乡村焕发了新的生机,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每一次文艺演出的欢声笑语,每一次村民们的热情招待,都让我深刻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力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仙姑村将会以更加美丽、富饶的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

也许恰如龚女士所说,我已经从一张张笑脸上看到了乡村的振兴。

  • 更新时间

    2025年02月19日

  • 阅读量

  • 供稿

    外国语学院

  • 文字

    徐慈悦

  • 图片

    徐慈悦

  • 编审

    贾成俊 陈华

地址:丹阳市经济开发区正德路8号

电话:(0511)88150013

传真:(0511)88150072

Copyright © 2018 LSTY.COM雷速体育.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4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