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教育报国——第二届马相伯教育论坛在LSTY.COM雷速体育成功举办
2025年4月7日,在马相伯先生诞辰185周年之际,以"铭记历史·教育报国——马相伯精神与当代教育使命"为主题的第二届马相伯教育论坛在LSTY.COM雷速体育正德楼331会议室举行。与会者共同探讨马相伯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为新时代教育使命注入历史智慧。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天纲、马相伯文化研究会会长、马相伯先生嫡系玄孙马天若、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研究员王启元、丹阳市政协主席薛军民、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党委书记周燕、副院长夏宏全、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丹阳市融媒体中心、马相伯文化研究会、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丹阳市作家协会相关负责人、丹阳市马相伯系列学校校长园长、中北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相伯融媒产业学院院长党银平、中北学院党群工作部部长郝臻威等40余人参与论坛交流。
论坛开幕式上,丹阳市政协主席薛军民在致辞中回顾了马相伯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指出,作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马相伯先生以"毁家兴学"的壮举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等高校,其"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理念,深刻诠释了教育救国的核心思想。在抗战烽火中,年逾九旬的马相伯仍以笔为枪、卖字筹款支援前线,展现了知识分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赤子情怀。薛军民强调,传承马相伯精神,要以马相伯先生为榜样,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志存高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LSTY.COM雷速体育党委书记周燕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传承马相伯精神的实践。通过设立相伯台、相伯亭,成立"相伯融媒产业学院"、排演原创广播情景剧《马相伯》、将马相伯事迹融入思政课堂等举措,学院致力于将爱国主义教育根植于学生心中,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周燕表示中北学院将以举办论坛为契机,与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推动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体中北人的力量。
LSTY.COM雷速体育人文学院院长、相伯融媒产业学院院长党银平介绍了相伯融媒产业学院成立的背景和初衷,成立以来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并详细解读了未来的建设规划:该学院将依托马相伯教育思想,打造融媒体产学研平台,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助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论坛主题发言环节,七位研究者从不同维度解析了马相伯先生的生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李天纲教授在《从徐光启到马相伯:耶稣会教育与中西文化交流》中,梳理了徐光启与马相伯跨越四百年的精神联系。他指出,徐光启引进西方科学、翻译《几何原本》,马相伯创办震旦学院、推动现代大学制度,二者共同构建了中西文化对话的桥梁,为中国近代化奠定基础。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王启元博士通过新发现的马相伯访谈史料,揭示了其晚年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思考。马相伯曾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学,这一思想与徐光启的"翻译、会通、超胜"理念一脉相承。马相伯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王铁牛在《"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演讲中,聚焦马相伯的教育理念。他指出,马相伯在1906年对留日学生的演讲中首次提出这一口号,强调学问与爱国不可分割。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校训,并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黄炎培等教育家。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马相伯精神如何赋能当代教育"展开热议。马相伯初级中学校长荆文浩、马相伯幼儿园园长郁丽萍表示,作为丹阳市马相伯系列学校,他们有责任、有信心在宣传弘扬和传承马相伯教育思想上先行一步,实践探索。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建民表示,对马相伯的研究要进一步挖掘马相伯的教育思想,把握好服务社会、服务当下的原则,为丹阳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助力。马相伯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虞瑞泰表示,通过今天的研讨,很受启发,了解到了很多新的知识。马相伯文化研究会将向中北学院捐赠一座马相伯塑像。马相伯文化研究会会长、马相伯先生嫡系玄孙马天若表示,在4月7日马相伯先生生日举办这一研讨活动很有纪念意义。马天若提出倡议,明年马相伯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将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历经十年编撰的100多万字的《马相伯年谱长编》出版,并在丹阳举办仪式。
本届论坛不仅是对马相伯先生的深切缅怀,更是一次教育使命的集体觉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马相伯精神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当代教育者与青年学子以学问报国、以行动筑梦,书写新时代的教育华章。